成果转化方向
1.柔性电子研究方向及应用
基于柔性传感系统的智能感知监测技术航空航天领域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融合成为近年来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发力方向,其核心是柔性可延展电子器件。通过独特的力学设计,可使柔性器件承受拉伸、弯曲、扭转及其组合变形而不失效,可贴附在飞行器复杂的非可展曲面上,并同时实现器件的功能性而尽可能减小附加重量和对气动外形的影响。通过不同功能传感器的分布式排布,可以实现对飞行器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感知与共形传感技术建立起了物理实体和虚拟实体二者间的连接,为数字孪生飞行器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极大优化未来飞行器经济性与安全性。
李宇航教授与产世宁副研究员依托研究院申报首个海科局技术服务与设备共享平台“航空柔性电子器件加工及检测平台",可服务于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单位。李宇航教授积极参加由研究院举办,以“金属材料”为主题的线上科技成果专场推介会,展示成果。
2.波转子发动机研究方向及应用
在碳中和、智能化等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下,波转子发动机以其独特的非定常激波增压原理创新,具有更高的性能与鲁棒性、更低的机械负载和更简单的结构,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发动机,契合能源动力系统对降碳、减排的重大需求,在清洁能源、低碳航空动力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产世宁副研究员依托校地科研平台,开展非定常激波增压基础研究与波转子发动机设计应用研究。设计了波转子发动机原理样机,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比传统叶轮机械降低70%的转速、比现役先进的整体叶盘进一步减少2/3的转子零件数量。在中国航发研究院委托项目中设计制造了一型波转子航空发动机的波转子部件。发动机样机参展2021中关村论坛,助力航空动力.碳中和",受到广泛关注。
企业联合攻关情况
1.与宁波九胜创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研究院首个依托当地企业开展成果转化的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精准对接,积极推进院企间的产学研合作事宜。
2.齐中阳副研究员、万凯迪副研究员进入北仑大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宁波兴茂电子科技公司关于阀门仿真需求进行对接,实现阀门流固耦合仿真及气动噪声仿真。
3.傅健教授与宁波至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及任务分工,获批首个由研究院牵头的技术攻关项目“工业X射线快速智能CT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获批经费300万元。
4.李宇航教授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及任务分工,合作申报,获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多功能集成感知电子皮肤的研发与应用”。
5.产世宁副研究员与浙江华擎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及分工任务,获批首个由研究院全职员工主持子课题的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涡喷航空发动机集成高功率密度高温电机驱动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6.万凯迪副研究员、王龙军副研究员到宁波凯荣船用机械有限公司调研,深入讨论了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的换热器订制产业化问题,双方围绕该问题正在联合申请工信部科研项目。
Copyright © 2018-2022 版权所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京ICP备05004617-3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街道康达路399号
邮编:315800
访客系统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