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年全国科普日宁波主场活动暨宁波市科普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举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何莎出席本次活动。
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岩参加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玉芬和宁波市科协、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主办单位领导以及科技工作相关单位代表、市民代表等150人参加活动。
适逢全国科普日来临之际,研究院以新质生产力为发展方向,发挥低空经济领域“产学研”优势,以“参与、互动、体验”为理念,引导公众体验科技展品,探究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
先进飞行器中心王亚平老师团队及科普教育中心的老师们以专业解读和有趣讲解为市民解答疑惑,让原本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进一步拉近了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本次亮相的主展品是“带电作业飞行机器人”,该装置设计了高压等电位作业的机构和方法,结合专用的电磁屏蔽和隔离滤波结构,使机器人能够安全飞行到高压输电线路上并开展多种带电作业。该产品可以飞行到10kv-220kv的高压输电线路上,执行接触式检测、精准巡检和多种带电作业。未来既能够飞行上下线,又能实现线上移动和作业。该产品属于国内首型飞行带电作业机器人,预计2025年开始全面推广,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会的技术还有“灵跷”自倾转垂直起降空中输运平台、智能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其中“灵跷”自倾转垂直起降空中输运平台采用了一种罕见的跷体垂直起降方式,无需冗余、复杂的垂起动力或倾转机构即可完成无跑道垂直起降和长距离高效率飞行,该平台具有较高的能源效率,起降能耗小于其他构型的1/10,同时“灵跷”可以在野外非硬质、崎岖,甚至大坡度地面起降,在空中物流、紧急救援、应急投送等场景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智能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智能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基于港口、大型厂区、桥梁等多场景监管的任务需求,通过无人机平台搭载任务载荷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规划任务流程和处理任务信息,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大视野的巡航监管。该系统主要由平台分系统、任务载荷分系统、地面控制分系统组成。其中,平台分系统包括无人机平台、无人机保障系统。载荷分系统包括光电侦察载荷和SAR雷达,用于获取监管目标的信息。地面控制分系统包括地面控制站、多机协同任务规划系统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建立典型的港口监管任务环境模型,验证载荷适应性要求,并完成无人机平台系统和任务载荷系统的建模工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高效、可靠的任务规划系统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瞄准航空、航天、航海、高端智能制造、医工交叉等领域的高精尖技术难题,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加强科研与科普的结合,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公众群体,共同营造一个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推动宁波市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